簡單來說,問題在於住宅裝修市場上缺乏一個公正的執行標準和審查機制,裝修單位和消費者的糾紛因此產生。
幾年前公司承接了台安醫院的樓層設計及工程,因爲醫療空間必須符合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的規範,設計過程中研究了許多的材料及工法,也在業界的資深前輩和專家協助之下,最後順利的完成任務,但是老實說執行過程中,也是感到相當的茫然充滿擔憂,直到檢測結果出爐過關的那一刻,才放下心裡的大石頭。但也因為有了醫院裝修的經驗,我們公司在其他住宅案件的執行過程中,比較能提供專業的作法和數據讓客戶安心,有很多網路上關注我們公司的朋友傳訊息求助,頻繁詢問關於自己和委託的設計單位的衝突問題,而且還為數不少,這也促成了我開始分享觀念和經驗的動力。
對於居住環境健康的要求其實因人而異,沒有一定的標準,但常常看到裝修糾紛,都是拿出了一些儀器測出的數據超標,雙方爭論不休,所以我還是依政府設定的室內空氣品質標準為基礎來討論。
健康裝修好像一定要先談一下綠建材,這要歸功於綠建材標章認證制度執行很多年後的成效,材料商不斷的跟進、不斷的宣導總算在消費者的腦海里留下了印象。綠建材標章認證制度的確為建材的生產製造、效能、安全健康設立了很好的標準,可惜依然不足成為健康裝修的標準解答。
積少成多是不變的道理,法規測量的標準是關於空間中有害物質的濃度,這也是我在執行醫院的工程期間一直擔心的環節,即便我用了符合標準的健康綠建材,但逸散物質一直累加是否會超過法規標準?
現實是即便你全部使用健康綠建材標章的裝修材料,但是過度裝修還是有可能讓你暴露在過量的有害物質中。
健康的裝修首先要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空間負荷率。想像你的房子是一個密閉的容器,容積是固定的,你放入的建材越多有害物質的濃度越高。所以你的空間越大表示能承受的有害物質總量越大,因為空間會稀釋掉建材散發出來的有害物質,也許不一定要用到等級最高逸散率最低的高級綠建材就可以符合安全標準,但若是你的空間很小,勢必就要對於建材的逸散的濃度斤斤計較了。
除了在選材的時候盡量選擇低逸散的健康建材,環境的通風順暢必然也是控制這些有害物質濃度的有效方法。
空氣品質管理法,內容有公告室內空氣品質標準,這也是市場上目前作為完工後的空氣品質檢測有公信力的標準,但私人住宅空間其實不在室內空氣品質管理法的保護之下,除非在簽訂裝修合約中有詳細的規範,不然只要裝修業者依照設計圖及工程標單上的材料規範施工,即便不符合標準,也很難有絕對的強制力要求業者改善。